2016年8月22日星期一

放大自己的格格不入


我上初中時,班裏轉來了一個從市里來的女生,短頭髮,寡言。那時我經常蹺課,她觀察了我一段時間,然後加入我的行列。我們一起蹺課去圖書館,鑽進胡同買舊書、舊雜誌。那條胡同是老城區磨各種調味粉的所在地,攤主會收購大量乾淨的舊書、舊雜誌用來包裝粉末。在彌漫鼻腔的花椒粉、辣椒粉中,我們一本本地挑選自己心愛的雜誌。當然,新華書店裏也有書,但是新書太貴了。一本《簡·愛》要8塊錢,得存上很久的早餐錢才夠。有一次買書歸來,校門上了鎖,雖說翻牆是我倆的家常便飯,但我們那天去了學校門口的池塘邊,天下著大雪,我讀書,她在雪地上寫字。雪花一片一片落在我們的頭髮上。

我們的學校是由退伍軍人辦的私立中學,實行軍事化管理。有幾個男生犯了錯,校長就把他們單獨關在地下室裏,關了8個小時。我對這種粗暴的管理方式生出極大的反感,進而判斷校長已經不值得我尊敬,所以,我不再上他的課。這是我少年時期第一個主動的“選擇”。

但那個女生不同,蹺課只是她緩解壓力的途徑,大部分時間她還是會像鴨子一樣,排著隊緩緩步入教室。在20世紀90年代,小城市裏是不流行念高中的,因為讀3年出來如果考不上大學,這3年就是白費。她上了水利技校,其實她的分數上重點高中沒有問題。在技校,她仍然拼命念書,考第4名會讓她崩潰。她拼命考試,就是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但無論她考第幾名,都會被弟弟的頑劣抵消,家人都為在學校打架、被學校叫家長的弟弟歎息。她和母親形同陌路,母親當著全家人的面把她說得一文不值:“撿破爛的人都不撿你!”她學會了沉默。等到她17歲時,母親又想知道她為什麼沉默,圍著她打轉,想撬開她的嘴,這遲到的關注比一貫的忽視更令人痛苦。

現在看來,這是我們這一代人原生家庭的縮影,粗暴的父親或者控制欲強的母親使家中沒有溫柔,要麼是忽視與冷漠,要麼是粗暴和譏笑。這對於神經敏感的孩子來說是極大的煎熬。她抱怨完母親,又為自己的抱怨害怕。我們受的教育是“子不嫌母醜”,我們怎麼能抱怨自己的母親呢?於是,她說自己自私——正常的表達迅速變成自我攻擊。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和我們的真實感受是隔絕的。我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衣服、什麼樣的髮型、什麼樣的愛情、什麼樣的生活。我們的青春是一場漫長的內耗。原生家庭是我們與生俱來的一個厚殼,我們用十幾年的時光去鑿穿它。

畢業後,她一度在市火電公司吊車班上班,開45噸的吊車。她說那是工地上最好的工作,僅次於坐科室。那時她剛剛17歲,對於小城市工人家庭的孩子,成長來得格外迅猛,讀大學的孩子22歲才需要面對社會,我們在十六七歲時就開始面對。那個年紀,按照華德福的教育理論,孩子們剛剛從精神世界被扔出去,扔到了物質世界。我們發現,身邊的這個世界不符合我們的想像,並不美。同事們很少看書,反而對八卦瑣事津津樂道,這趣味在我們看來庸俗無比。

我不知道在她心裏經過了怎樣的鬥爭。我在那個時候,忽然說起了普通話,這在所有講河南話的親人當中像個笑話。而當我和她再見面時,她已放棄了火電廠的工作——這在當時是駭人聽聞、大逆不道的事情——在一個社區裏開了一間裁縫鋪。於成人而言,我改說普通話只是因為性情乖戾,但她的舉動脫離了生活的軌道。那間設在煤礦工人社區的昏暗的小小的裁縫鋪,是她人生中第一次自我覺醒,作為一個人去主動選擇,而不再是作為父母的女兒和財產而存在。那間裁縫鋪後來不知所終,我和她也失去了聯繫。在一個衰敗的工人社區,一間裁縫鋪無力抵抗整個礦區煤被挖空的大勢洪流,即使它承載了一個少女全部的希望與夢想。

17歲的時候,我看中了爺爺的床單,是那種老粗布的布料,黑白格子,鋪了很多年,手感仍然挺括。跟爺爺要了,洗乾淨,一個春天的週末,我帶著這條床單,坐了30分鐘的小巴到市里去找她。改說普通話的我和本來就講普通話的她,兩個叛逆者在一間裁縫鋪會合。她興奮地用床單給我做了一件襯衫。現在回想,那是一次並不高明的設計,那種生硬的色塊架在我身上,凸顯了衣服和我所有的缺陷。就像正青春的我們,不知道用什麼辦法面對社會,索性放大並強調自己和世界的格格不入,並以此抵擋世俗。我穿著那件襯衫,像一頭怪物在街上走著,充滿驕傲。

2016年4月27日星期三

冷笑話不等於幽默感


很多男人不懂幽默感。

以為講冷笑話就是幽默感,結果只會弄得女性很尷尬。有一次康泰領隊,我在三裏屯的天堂和一群朋友聊天,那時有一個長得特好看的姑娘,是一個女演員,那天晚上我和她談了下英格瑪·伯格曼,還談了《都靈之馬》,小姑娘氣質很好,電影的閱讀量也足夠,所以我們很愉快。

後來,來了一個我的好朋友,李安的師弟,他人沒什麼問題,就是很容易吹牛和說段子。

結果那姑娘聽到半天就不耐煩了,用粵語和我說護理員,北如額地出嘿飲也杯(不如我們出去喝一杯),然後那個夜裏我就和她一直聊到五點,對於小演員我從不碰的,最後我們就各自回家了。

後來我哥們問我最後去哪了,我沒好意思告訴他,有很多段子不應該在姑娘面前講的,不要以為這樣就是幽默感。

雖然很多女孩喜歡幽默的男人,但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喜歡說冷笑話的男人。根據我的經驗,如果一開始就貿然說冷笑話,會讓別人覺得你很LOW。

只會弄得女性很尷尬。靜脈曲張手術

2015年11月16日星期一

有一種本領是欣賞別人

克林頓·希拉裏曾在演講中多次提及,她在中學讀書時與爸爸相處的一件往事:

一個春暖花開的中午,希拉裏和爸爸在公園裏散步。她發現一個老太太緊裹著一件厚厚的羊絨大衣,脖子上圍著一條毛皮圍巾,那穿戴仿佛是在滴水成冰的三九隆冬。她說:“爸爸,你看,那位老太太穿的,真是太奇怪、太可笑了能量水 偽科學!”

當時爸爸的表情有些嚴肅,沉默了一會兒說:“希拉裏,我突然發現你缺少一種本領,就是欣賞別人的本領。這說明你在與別人的交往中,缺少了一些熱心和友善。”

希拉裏覺得爸爸太小題大做了,很不服氣地問:“那你不覺得老太太穿得太多了嗎鑽石能量水 問題?”

爸爸說:“恰恰相反,我覺得老太太很值得欣賞。她穿著羊絨大衣,圍著毛皮圍巾,也許是因為生病初愈,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也許是因為別的什麼原因。但你仔細看,她專注地看著樹枝上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麼的安詳、愉快。她是那麼熱愛鮮花,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我覺得老太太的神情令人感動!難道你不認為她很美嗎?”

希拉裏認真地觀察了之後,覺得確實像爸爸說的那樣,從老太太臉上的笑容可以看到她的內心像怒放的鮮花一樣。爸爸領著希拉裏走到老太太面前,微笑著說:“夫人,您欣賞鮮花的神情真令人感動,您使這春天變得更加美好了能量水 新聞!”

老太太似乎有些激動:“謝謝,謝謝您!先生。”隨後,她從提包裏取出一小袋餅乾,一邊遞給了希拉裏一邊誇讚地說:“這孩子真漂亮……”

事後,爸爸對希拉裏說:“渴望得到欣賞,是人的本性。一定要學會真誠地欣賞別人,因為每個人都有值得欣賞的優點和特點。當你學會真誠地欣賞別人之日,就是你得到別人更多欣賞之時。”

2015年9月23日星期三

有夢就還年輕

年輕,並非人生旅程的一段時光,也並非粉頰紅唇和體魄的矯健。

它是心靈中的一種狀態,是頭腦中的一個意念,是理性思維中的創造潛力,是情感活動中的一股勃勃的朝氣運費通行證,是人生春色深處的一縷東風。

年輕,意味著甘願放棄溫馨浪漫的愛情去闖蕩生活,意味著超越羞澀、怯懦和欲望的膽識與氣質。而60歲的男人可能比20歲的小夥子更多地擁有這種膽識與氣質。沒有人僅僅因為時光的流逝而變得衰老,只是隨著理想的毀滅,人類才出現了老人。

歲月可以在皮膚上留下皺紋,卻無法為靈魂刻上一絲痕跡日本雞蛋1円任食。憂慮、恐懼、缺乏自信才使人佝僂於時間塵埃之中。

無論是60歲還是16歲,每個人都會被未來所吸引,都會對人生競爭中的歡樂懷著孩子般無窮無盡的渴望。

在你我心靈的深處,同樣有一個無線電臺,只要它不停地從人群中 California Fitness 黑店,從無限的時間中接受美好、希望、歡欣、勇氣和力量的資訊,你我就永遠年輕。一旦這無線電臺坍塌,你的心便會被玩世不恭和悲觀失望的寒冷酷雪所覆蓋,你便衰老了—即使你只有20歲。但如果這無線電臺始終矗立在你心中,捕捉著每個樂觀向上的電波,你便有希望超過年輕的80歲。

所以只要勇於有夢,敢於追夢,勤於圓夢天妍飄眉,我們就永遠年輕!

千萬不要動不動就說自己老了,錯誤引導自己!年輕就是力量,有夢就有未來!

2014年10月21日星期二

夢裡的那條河

今夜,獨坐書齋,看了會書,突然想起了兒時學堂附近的河灘,早已消失得毫無蹤影的我的天堂。

學堂門口約莫500米,就是穿過村中的小河。小河在這裏拐了個大彎,形成一片河灘。河灘總有十幾畝大吧,緊貼著河岸延展。尋常時節,這裏鬱鬱蔥蔥,長滿了雜草、柳樹、各色野花。每當學校放學,這裏就是我和小夥伴們的天堂抗衰老

春來的時候,有鳥雀在這裏徘徊、低飛,甚至在這裏做窩,產蛋,幾個月後生下一窩小雀子,嘰嘰喳喳,好不熱鬧。

而當我和小夥伴才剛剛學會鳧水的時候,還不怎麼敢去深潭裏撲騰,也常會從這裏下河,到淺淺的河水中去感覺夏日的涼爽。找准一塊大石頭,雙手搭在石頭上,任刺眼的陽光停留在水面上,我們的身體沁入水中,和河底的鵝卵石親密接觸優纖美容,嘩嘩的河水流淌過我們的身子,享受衝浪的爽快愜意。最喜歡的是,秋日的陽光下,草黃了,地幹了。晴空爽朗,黃昏時分,總喜歡約幾個小朋友來到河灘,在雜草堆裏打滾,等待日落後月亮早早升起來,諦聽草叢裏蛐蛐的叫聲,看螢火蟲飛來飛去,去撲捉它們,裝在玻璃瓶裏,帶回家去、掛在床頭。這一夜,就會睡得特別熟特別甜。

發大水的時候,河灘會被淹沒。那從上游洶湧而下的滾滾山洪,泛著昏黃色,時而帶來一段木頭,時而帶來一些枯枝,完全打破了小河的寧靜。由於這裏是個大河灣,洪水到此也變得舒緩。只要不是特大洪水,水不漫到河岸來。在暴雨初歇的時分優纖美容,或許洪水還在奔湧,而天空已經放晴。我們就會來到河邊,欣賞平時安靜的小河此刻的雄渾、博大,看著洪水浩浩蕩蕩的聲勢,仿佛能感受到小河在急速奔流的壯志豪情。

當然,大水不總是常常有。小河的面貌大多時候像鄉村少女一樣,安靜、本分,不喜歡喧嘩、鬧騰,而是靜靜地流過村莊。這樣,河灘也總是年復一年,長滿雜草、柳樹、野花。愛土地的農人很快就發現了這裏是一個可耕之地。一些勤勞的人們在這裏除雜草、搬亂石,開墾出一塊塊菜地。我們家應該是在爺爺輩上就在這裏用自己的汗水開出了一塊地兒。我的少年,也經常在放學後的傍晚或者是週末,跟著奶奶去河灘的菜地裏種紅薯、從小河裏擔水澆園子。奶奶把地整好,我就跟著一根根擺放薯藤苗。等用土掩埋好後,我又用小小的勺子給它們澆上水。這些活計,現在想來歷歷在目、越來越清晰。不知道是誰家的菜地裏,有兩顆高大的樹,叫不出名字,只知道會長出一種果實,那果實熟了後,剝開皮來,裏面是白色的黏黏的甜甜的玩意,甚是好吃。無知的山民就取其名為“膿包”,膿包雖然難聽,卻是在是個好吃的果實。直到長大後,我才知道也許那就是嶺北難得一見的野荔枝吧!這荔枝在別人家菜園裏,自然就屬於別人家——至少有一個小夥伴是這樣認為的,他號稱是他爺爺種的。其實,誰知道呢,誰又去管它呢?反正只要荔枝熟了,我們就用平時攀爬小柳樹的功夫爬到高高的荔枝樹上去摘,一把荔枝摘了扔下來,小夥伴們一哄而上,聚而食之,樂哉悠哉。

這片河灘,伴隨我少年時代,一直到我離開故鄉去他鄉求學。多少次,我想故鄉,都會想起河灘的雜草,多少次,我在夢裏,都會見到河灘的野花,多少次,在默默的冥想中,我都會攀上那高高的荔枝樹。

在生活中發現文化的美

什麼是文化?最近讀到的兩段話很受啟發。  
第一段,所謂文化可以用四句話來表達: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第二段來自龍應臺,“文化?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他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他是隨手把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一只滿是癬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  
是的,文化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己、對待所處的自然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深沉的社會裏,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慧。”  
品位、道德、智慧,即文化。  
文化之於自信  
李娜的退役令許多深愛她的球迷心痛。在心痛之餘,細讀李娜退役告別信中的幾句話,你會突然發現,在李娜身上存在一種強大的力量,自信的力量。  
“我甚至從一開始就不應該出現在這裏,你們記得嗎?最初有很多人不相信我的天賦和能力,但是我最終證明了他們是錯誤的。”“無論你想成為網球運動員、醫生、律師、老師還是商人,我都希望你相信自己,追隨自己的夢想,堅持到底,我能做到的,你也可以。”  
所謂個性、所謂率性、所謂霸氣,從李娜身上,我們可以學習到許多,而如此自信,想必是令含蓄的我們最應汲取與借鑒的。相信自己,而不是盲目自信,用堅持成就尊重。李娜能做到,我們也可以。  
文化之於堅持  
吳天雄是合肥人,他出生於1923年。  
這幾天吳天雄的名字為人知曉,是因為他今年92歲了,還在堅持上學。老人家上學的理由很簡單,卻也很固執:8歲時便與家人逃難去了重慶,由於經常轟炸,沒有辦法上課,只能將對學習的熱愛埋在心底。  
如今,老人家有機會上學了,他求知欲很強,有什麼不懂就要跑出去學,走到校園裏、自然中。年紀大了,在上學的路上曾經把腿摔斷過兩次。吳天雄的行為固然不算轟轟烈烈,但卻能帶給我們感動,由於那一份堅持的力量。  
堅持,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矣。一位近百歲老者所能做到的,我們還有理由不如此嗎?  
文化之於發現   
10月10日,2014全球華語大學生短詩大賽落幕,52首最美短詩脫穎而出。信手拈來幾首,你會讀到一份特別的味道。  
“我想變成天邊那朵白雲,用盡整日晴天,只從左邊,移到右邊。”  
“我在外面流浪,回來時,故鄉瘦了一圈——墩子叔走了,門前的池水,幹了一半。”  
這特別的味道是什麼?浪漫?寫意?自由?深刻?或許都有。這些所有的形容詞交匯在一起,就是“發現”。用一雙發現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或將就此與眾不同。

2014年8月26日星期二

領悟人生的高境界

漫溯歷史溝渠,中化道文化曆久不衰、源遠流長,即使對於當今建設的主題仍有不可磨滅的意義,道家文化博大精深,意蘊深厚。領悟發展道文化,構建和諧社會。

老子、莊子幾代聖賢,為了懸壺濟世的宗旨,首先開創研究自然規律的先河,清心寡欲、無為而治更是歷代帝王的修身養性的至理名言,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道家的思想深入人心,控制著處事方式和價值觀人生觀的方向。

在物欲橫流的鋼筋混凝土社會,如果不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不明白應該完成的使命,就會隨波逐流,沐浴道文化,悟社會人生,啟迪心靈。

道文化就是按照客觀規律的要求進行行為抉擇和確定相互關係的社會文化,主要分為自然和社會領域兩個方面,所以道文化與人生具有不可分割的關係。人生是歷史的一個瞬間,而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道文化具有豐富多彩的內涵,但始終按著順序貫穿於人生發展階段,並衍生出不同的對人類有益的道文化片段。

道注重清靜恬淡的精神世界,雖不是陶淵明的隱居田園,至少能夠在當今燈紅酒綠、喧囂混雜的社會中保留自我,不會因為高官厚祿的誘惑而忽視回歸自然的生活信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現在社會急需道文化淨化人們骯髒的心靈、昇華為人處世的精神境界、培養新一代具有生態觀念的美好情操。

道文化可能是我們心靈處的唯一一片淨土。道是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演化和發展,愚昧無知的人類忽視道文化,擾亂社會規律,終於遭到了自然規律的懲罰,難道雪災、旱災、洪災、地震這些還不足以說明嗎?難道對於道文化的運籌帷幄還視而不見嗎?

道家古往今來就有節儉的光榮傳統,樸素乾淨的形象、飄渺俊逸的身影,清貧高潔的志士,讓人不由讚歎道行的高深莫測和不食人間煙火的神聖光環,其實他們也是人,只不過注重自己的修養,不斷提高為人的思想境界,由此顯得超凡脫俗。

道在文化傳承中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勵精圖治的統治者借鑒吸收道儒佛三教的精華,更好地在服務社會中檢驗和豐富道家文化。而在與道文化的朝夕為伴的生涯中,不知不覺也感染了道的聖氣,經過道家文化的打磨與錘煉,思想的認識上升的高度早就超過認識思想的本身,長生不老、身體健康尚不敢言,只是波瀾不驚的良好心態早已養成,處變不驚地把即將變壞的事情轉化為好事,能在事情無形之中早有預防,即使在災難降臨之後仍有良好彌補措施,化有形於無形,若醉拳瀟灑靈動,似太極四兩撥千斤。而在倫理關係中道文化更是處理的遊刃有餘,和諧世界紛爭,維持社會秩序,總之,充滿道文化的世界裏到處充滿歡聲笑語。

也有很多人不理解道的行為方式和思想內涵,也有人認為封建傳統的道文化在當今社會已經過時,也有很多人採取逃避道文化的行為方式來經營生命,這些觀點和行為其實是沒有走進道文化的殿堂,當然胡思亂想、妄自菲薄,一旦你打開道文化璀璨奪目的大門,你會被道文化的精神所折服,停駐在道文化的洗禮中流連忘返。

千百年風雨無阻的道文化,不能就這樣毀於我們這一代的手中。我時常思索道文化的宗旨與目的,以便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難道僅僅治病救人就能解決當代人的心靈疾病,難倒慵慵懶懶的生活作風就是清淨無為的變現,這些只不過是利用到文化的強大影響謀取利益、侵蝕我們的理想,而純潔神聖的道文化清者自清,那些蠱惑人心的腐蝕思想自然不攻自破。

我不是道家大師,更不是神仙將士下凡,我只是在為日益消失的道文化哭訴,只是為當今社會的種種弊端心急如焚卻無能為力,只是覺得道文化貴德的教義宗旨、濟世利人的社會責任感、抱樸守真的人生態度、和光同塵的處事方式、身重於物的價值取向、天人和諧的生活信擇能夠錘煉我們的心靈,鼓勵我們積極進取,是處理當今社會紛爭的一劑良藥。

道畢竟不是人生,而是由人生悟到的真理,處理人生。